1926年五月份★,广州国民政府下达了北伐令★,在当年的七月份,国民革命军十万人,共分为八个军出师北伐。到1927年的三月份,已经消灭了吴佩孚★,孙传芳的主力,国民大革命的熊熊烈火一直燃烧到长江流域★★。
1927年三月,国民革命军已经扩编至四十个军,而仅仅一年之后,更是达到了84个师★,220万人★★★,所以其内部势力必然会更加繁杂。在当时★★,中国最强大的四股军事力量分别是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,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★★,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,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。旧军阀张作霖死了,儿子张学良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,云、贵★★★、滇一带的小军阀没有能力参与逐鹿中原的大战★★,所以说北伐结束之后★,更大规模的内战必不可免★★★。
蒋介石想要削藩,实现★★★“统一”,而冯李阎等人继续保持自己的庞大军队,维持自己的地方上的权势,这场军事编遣会议注定无法解决问题★,而更像是新军阀大规模混战的前兆而已。
在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一年之后,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发动北伐,既所谓的二次北伐★,这场新旧军阀大战只持续了两个月★★★,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就在6月3号从北京仓皇逃往关外,结果次日就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★,其子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,在年末宣布归顺南京国民政府★,即所谓的“东北易帜”,自此★★★,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达成了“统一”★★★。
1929年3月,蒋介石与李宗仁★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军队爆发战争★★★,史称“蒋桂战争★”,直到1930年11月★★★,新军阀之间先后爆发蒋桂战争、两次蒋冯战争、中原大战,中原大战结束之后,桂系军队受到重创★,冯玉祥土崩瓦解,阎锡山退保山西,蒋介石完成了名义上的“统一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当然啦★★,也不能一上手就打,在1929年1月1日,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编遣会议★★★,准备裁军,确定全国设八个编遣区(其中蒋介石控制四个),把全国的军队由84个师缩编为65个师,共80万人,裁军肯定主要裁其他三个集团军的,其他的军头们也不是傻子★,直到1月25日会议,各方一直在为裁军的标准,以及地方保留的军额而争吵,最后通过了《国军编遣委员会条例》《国军编遣委员会进行程序大纲》当然了,这场会议肯定是走过场,最后必然要打的。
但统一毕竟是打引号的统一,且不说当时混战不断四川贵州(四川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军阀混战:刘湘,刘文辉叔侄之战,是在1932年,而且最终刘文辉也没有被刘湘完全消灭)还有云南的龙云,就是1926年7月份北伐刚开始的国民革命军的八个军,十万人,其内部的势力也是错综复杂的。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是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控制的部队★★★,第二、六、八军属于湘军,第七军属于桂系★★,除此之外还有广东当地军队。所以,哪怕仅仅粗略地想一下★★,当时这十万人中都能摘出四股在当时比较大的势力:蒋、桂★★★、粤★★★、湘★★★。